■文/马启迪(电力)
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不知不觉在中建电力屈家岭生物质电厂EPC项目已工作了一个多月。不知道算不算幸运,刚来项目的我就赶上号称“史上最忙”的机组试运行关键阶段。来不及褪去身上的稚嫩与青涩,我便和大家一起投入到“白加黑”的连续施工中。
都说忙碌中最能体现价值,也正是因为这段吃在工地、睡在工地的日子,让我和大家迅速打成一片,并结识了一群和象牙塔内的老师截然不同的师父们。如果说,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注重言传,那么这群奋战在锅炉、电厂的师父们则是注重身教,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生活。
“赵总他们中午在现场加班,待会儿你给他送两个馒头吧!”“赵总这会儿还在现场,你留两个馒头给他晚上吃吧!”在食堂,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一个月我要是能在食堂见到赵总5次,这个月我肯定要去买彩票。”食堂班长总是喜欢开玩笑似地跟大家说。大家口中的“赵总”,就是项目部副经理赵记峰。在我的印象中,赵总是一个真抓实干的人,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刚到项目部时,戴着安全帽的他简单地交代了我一句“小马好好干”,就奔赴现场了。赵总钻过炉膛,爬过省煤器,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汗水浸湿在中建蓝上,绽放出朵朵“黑花”。赵总没有什么领导架子,加班回来后,只要有两个馒头、一点剩菜,他就能吃得很香。
“老张,汽包上的水位计,你上去调调。”“老张,过来帮忙整一下气动阀。”“老张,来协助下DEH调试吧。”对讲机里常能听到大家对“老张”的召唤,他就像个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老张是我们工程部的热控仪表专工和专职安全员,如今已是年近半百,所以我叫他“张叔”。刚到项目那会儿,张叔对我说:“小马,做人要踏实肯干,你要想在技术上有所进步,就跟张叔好好学。”岁月在张叔的额头上留下印记,沉淀下的都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或许这也是他总是停不下来的原因吧。
“坐那张办公桌的是晓强哥,对,就是你理解的那个‘小强’。”第一天到项目报道时,同事是这样介绍我的导师王晓强的,因为项目员工都管他叫“打不死的小强”。吹管那段时间,师父每天都是朝六晚十,基本上没有了周末,成了顽强的“小强”。师父对我总是很惭愧,常说现场太忙,没时间好好教我,但只要寻得片刻功夫,他就会给我讲课:我们的课堂在那张锅炉总图前,在现场调试的过程中,在下班回宿舍的路上。遇到这样的好师傅真是我的幸运。师父对家人很是内疚:“房子是老婆租的,家是老婆搬的,儿子上学也是老婆办的。除了每个月的那点儿工资,我啥都没做,真的很对不起他们啊!”师父把所有的歉意都留给了家人,却把无悔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建首座电力工程EPC项目。
“你有你的碧海青山,我有我的‘水帘洞天’(冷却塔);你有你的灯红酒绿,我有我的蛙叫蝉鸣。远离都市的繁华喧嚣,我在屈家岭,身穿中建蓝,我为中国建筑电力工程倾情代言!”这是我写在日记里的一段话,透过日记本,我仿佛看到了赵总、张叔、师父和众多奋战在一线的兄弟姐妹湿透的工装、黑红的脸庞……
在第30个教师节里,我要对这些象牙塔外的师父们道一声:“节日快乐,师父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