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 | 办公平台 | 中建e-HR | 网络学院 | 中建网群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职业发展 服务专区 资源配置
企业文化
公司形象
公司理念
文化活动
员工风采
公司快讯
首页>> 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员工风采
书伴红尘 风雅随身
发布日期:2019-06-07 字号:[ ]

■文/周天哲(华南公司)

  不可否认,读书时代几乎承载了所有青春的浪漫主义。

  90后的我们,打小便是在比较中博弈,少时“别人家的孩子”之流的对话是我们的共鸣之处。围绕这句话展开,那就离不开学习,或者说读书。

  在中国式家长的印象里,读书几乎等于进步,还记得年少时最常见的就是在某个闲暇的午后,抱着吉他和画笔,在门前的菠萝树下,听着父母“你又在玩,看看隔壁家的陈仔,人家在看书呢!”的絮叨。我也自此,学会了在不知明了颠倒的各大“名著”里夹带漫画书的技能,并以此发展至学生时期上课玩手机的“特技”。

  劝诫读书,是以勤勉激励人进步,督促少年郎累积学识,颐养脾性。在父母的角度,“何以为人”等同于“学富几车”,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奈我辈俗人大多生性急躁,直到 “书到用时方恨少”也不知悔悟。

  北宋程颐说:“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这个“味”不止深于书,更深于人。

  哪怕走上工作岗位,我也依旧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但我却逐渐喜欢上别人读书的模样。印象里,坐姿最端正的就是祖父,哪怕老年驼背,只要坐上书桌,必是头正、肩平、身笔直,这与他年少时上的私塾是分不开的。

  邂逅二局之后,再见读书人,就“very  personality”。18年夏,在港龙城项目组织完活动,漫步间,偶见一位工友坐在饭桌前,脚踩櫈椅,手里捧着一本《梁家河》。我扶相机走近,快门声响“惊扰”到了他,迎着笑,这位五大三粗的壮汉却有些不好意思。闲谈中我了解到,他来自四川,家住峨眉山脚下,世代务农,有一个儿子,在重庆上大学。当问到为什么看《梁家河》时,大叔手指胡乱刮着书页,“我没怎么上过学,也不认识几个字,那些高深的知识,我看不懂。但习总书记下乡的故事我想知道,当年大地震,是共产党把我从鬼门关前捞回来的。”

  这种“personality”在管理人员身上也时有发生。在项目,读书人也不少,但看的书大多是《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云云。近几日,发现中海项目的“资深宅男”小吴突然在女同事面前“谈笑风生”,他谈吐儒雅,风趣纵横的样子宛如当初的我。这让我这个占据“项目娱乐头条”的“扛把子”坐不住了。本着“关心同事”的初衷,为探索“肥宅”转变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我躲到了技术部门口,在蹲点十一分钟十一秒后——震惊!“项目肥宅”居然在下班后看这个!只见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写给单身的你》,仔细研读的样子像极了“爱情”。

  我们应该相信“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文以成卷,书以载道。我们身处红尘俗世,求一言一行风趣高雅,殊不知刻板图书阅读繁琐,却一章一行遍布学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三读红楼悟三境
下一篇:这个小伙有点“老”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纪检监督举报拖欠企业账款线索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86-10-51579655传真:86-10-51816700 邮箱:zjejbgs@cscec.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京ICP备12020238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