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 | 办公平台 | 中建e-HR | 网络学院 | 中建网群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业务领域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职业发展 服务专区 资源配置
“攻坚精神”我带头
公司快讯
首页>> 新闻中心>>专题专栏>>二局专题>>“攻坚精神”我带头
【攻坚榜样(16)】西单文化广场的向下“逆”生长
发布日期:2020-09-21 字号:[ ]

  雨后初霁,碧空如洗。走进西单文化广场升级改造项目部,会发现这里没有扬尘,工地常见的深基坑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片野趣盎然的“小森林”。而在“小森林”的地下,施工现场还如火如荼。这对比感强烈的场景,还要从18年的6月说起。

攻坚榜样16.jpg

  接到北京长安街的项目后,巨大的喜悦蔓延在人群里。然而进场后,一盆冷水直接灌了下来。“我们被4号线、1号线包了‘饺子’,这么狭小的施工空间怎么做到甲方要求的拆建同步啊?”技术总工刘云霁瞪大了双眼,望向面前的“草地”砸了咂嘴。“明年是‘大庆’,要是出了岔子,后果不敢想象。”生产经理杨洋也头疼不已。
  “我们在长安街上,再难也要干!”项目经理张谊亮攥紧了拳头。
  之后的一个月,张谊亮渐渐找到了思路,“用逆作法怎么样?”先保持目前的骨架不变,在最上面平铺一层保护板,即可从上向下施工,随后逐层向下拆改、浇筑各层地下结构。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所以上、下可以同时施工。多次推演后,这个方案最终被保留。
  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说的是顺作法。在逆作法里,每一个字都变成了一道道困难复杂的工序。万事开头难,第一只“拦路虎”就是原地下一层顶板的无梁楼盖设计。场区狭小,施工作业期间需要在无梁楼盖上行驶重型机械设备,无梁楼盖易坍塌事故极易发生。
  为解决难题,项目创新工作室与设计单位积极合作,对无梁楼盖的承载能力进行反复验算,并对施工现场不同的荷载类型进行分类。最终,转换钢梁搭设柱顶的方式为汽车吊支撑提供了安全保障,也确保了塔吊安装中无梁楼盖的安全性。 
  “逆做法”施工将“四层”变“三层”,另一个大难题旋即出现。由于拆除与新建同步,原结构未进行拆除时,现场施工材料无法直接采用机械吊装运输到各个作业面上,而且地处长安街,塔吊要在国庆前及时进行拆除。这要怎么办?
  为了确保施工正常进行,不影响国庆阅兵,项目管理团队经过反复研究,毅然决定:用肩扛!从建材堆放点到作业面,短短50多米的距离,工人们一步一步地负重前行,走到地下三层的时候遇到了狭窄的楼梯处,工人们已是大汗淋漓。
  为此,项目经理张谊亮带领管理人员全员上阵。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他们就早早地来到工地,在楼梯口帮助工人们一点点手抬过去。连续一个月,6000多吨的钢筋、2000多吨的型钢、20000多根钢管、10000多平方米的模板和其他大量原材料,通过人工运输,顺利抵达作业面。此时,建设者们手中的橡皮手套也都磨得发黑发亮,成了“钢手套”。
  承载着地处长安街的巨大光环,此时却变成了巨大的“紧箍咒”。物料只能后半夜进场,每天平均接受各类检查两次,汽车吊总是干干停停,各种阻碍工期的困难接踵而至。项目只能昼夜“火力全开”,锲而不舍地与困难死磕到底,逐个击破阻碍抢工期的荆棘。
  终于,历时五个多月后,地上部分顺利交付,打赢了这场与时间的竞赛。
  “项目意义非凡,二局首次采用‘逆作法+内支撑’,我们必须做出品牌来。这也是作为一个中建人的信仰,敢打硬仗,能打硬仗!” 张谊亮说道。(刘思忆)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攻坚榜样(17)】铮铮“铁骨”,架起196米“定海神针”
下一篇:【攻坚榜样(15)】人背驴驮,悬崖上凿“幸福天路”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纪检监督举报拖欠企业账款线索信访联系人
© Copyright 2017-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 电话:86-10-51579655传真:86-10-51816700 邮箱:zjejbgs@cscec.com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E座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京ICP备12020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