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如泼墨,月挂苍穹。在中建二局华东公司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成都项目,夜色笼罩下的宿舍楼与教学楼区域犹如一只蛰伏的卧龙,将16万平方米的山河揽入胸怀,构成它钢筋混凝土的坚硬外躯。也正是因为这道“卧龙”造型的设计,使工程建设时,场内材料周转与零星机械进出场面临重重困难,项目正常施工难以推进。 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夜的宁静。“高峰,今天晚上说的那个方案不行,把塔吊立在西北角,2号3号塔吊同时操作可能会‘撞车’,这可不是小事,咱们再去看看。”总工刘高峰早已习惯了项目经理何培荣的夜半铃声,迅捷地穿上劳保鞋和荧光马甲,拿起凳子上的安全帽,直奔现场。 因为吉利学院宿舍楼区域外形呈“E”形、“匚”形对称布置,教学楼外形呈“弓”形对称布置,建设起来好比要在地面上画“地图”。其间地形曲曲折折,材料的水平运输与垂直运输困难重重,劳动力成本急速投入,局势相当紧迫。 如何才能避免面面相对的施工板块出现“撞车”,避免大型机械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激增?项目团队立即成立提质增效小队,由项目经理何培荣带头,商务、技术、生产构成攻坚“铁三角”,调整策划、查找资料、请教专家,为了想出一套“聪明”的方案,大家几乎日日研究到深夜。 “高峰,你说如果换一个思路,化繁为简,行不行得通?”何培荣紧锁着眉头,狠吸了一口烟,随即摁灭烟头,展开图纸,只见一只黑色签字笔在图纸上挥舞着,片刻留下几道纵横交错的直线,笔尖磨破了图纸留下道道刮痕,何培荣欣喜地描述道,“临时道路规划成‘8’字形和‘口’字形环形道路,以传统的道路运输代替大规模的塔吊运输,人工机械相结合,垂直与水平运输相配合。你觉得如何?”刘高峰连声应好。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模拟、试错、修正,项目团队最终采用了“内环路”的平面布局方案,既实现了成本控制要求,又满足了现场平面组织施工作业。 一关战罢,一关又至;攻坚克难,毫不松懈。吉利学院整体搬迁成都项目地基是典型的风化砂质泥岩,岩石坚硬,开挖难度极大,常常“大挖机下不去,小挖机挖不动”,为了攻下这道地下“拦路虎”,项目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现场实际,对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先利用空压机将承台与地梁周围泥岩击碎,再用小挖机进行挖土,同时,沿地梁纵向方向划分流水段施工,克服地质难题。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由于项目四面尽是绿意环绕的小山,项目的建设不能对环境造成破坏,为此,项目创新废水排污系统,让废水循环利用,既能环保又节约成本。《一种绿色建筑排污循环利用结构》等7项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在项目攻坚团队的努力下落地开花,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成都项目还成功获评“四川省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累计节约成本712.03万元,缩短工期60天,校方在进行联合验收的时候连连点头。 10月28日,由华东公司承建的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成都项目迎来盛大开学典礼。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四川省副省长罗强,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出席开学仪式。该项目的落成,也是首都首次向外迁建大学的成功尝试,吉利学院师生基本全部搬迁、落户到成都,并与北京大学同址共建北大西部研究院,设置的专业包括汽车智能制造、现代经济管理、赛事管理等。(史树行、胡珍艳)
|